首页>规章制度
××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板(2010年版)
××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板)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培养目标 ××研究所致力于××的学科研究,为××行业或学科领域培养创新人才(简要说明所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定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博士研究生在××(此处写与专业相关的个性化内容)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 1.培养类型  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2.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X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第×学期(此处写具体学期或时间)经转博考核通过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X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二、 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在××、××、××等学科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A A1 A2 A3 B B1 B2 B3 C C1 C2 C3 D D1 D2 D3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导师应按培养计划做好培养工作,培养计划应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科目和学分、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能范围、达到目标以及时间安排做出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在入学三个月后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1.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7分,其中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类课程等二门公共学位课3学分,二至三门专业学位课4学分。 2.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5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学位课9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二门和外国语类课程二门。 (2)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3.本所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公共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 × 写明对博士和硕博连读生的分别要求 外国语类课 × … ×学科专业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1 × 专业学位课2 × 专业学位课3 × 专业学位课4 × … ×学科专业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1 × 专业学位课2 × 专业学位课3 × 专业学位课4 × …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1 × 非学位课2 × 非学位课3 × 非学位课4 × …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 中期考核 × 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 ×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开题报告(×学分)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字数要求×字以上。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定在××时间(此处写具体时间,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前完成。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具体实行相对标准考核的环节由各所针对自身情况选择确定,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或博士资格考核的环节)采取集中考核,统一考核标准,实行相对比例的通过率。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包括考核小组由5-7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考核小组名单需经所学位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开题报告考核总分排名在后10%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次数由各所自定)考核均在后10%者,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博士研究生两次不合格可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 2、中期考核(×学分)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研究生中期报告字数要求×字以上。研究生需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学期内完成行。中期考核小组由×(此处写具体人数)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至少有×名本单位以外的专家。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退学处理。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学分)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应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次,参加学术报告至少×次。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学分。 七、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研究生院鼓励和提倡进行博士资格考核,但在这个环节不做统一要求,各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确定)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是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型考核。博士资格考核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资格考试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公开招考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第×(此处填写具体学期或时间,如第二学期)学期之前完成,硕-博连读生在转为正式博士研究生后×(此处填写具体学期或时间,如第一学期)学期之内完成。逾期未考核者,按不合格处理。资格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此处填写具体专家人数,如五名)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正高级职称研究人员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所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或所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考试方可进行。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资格考试之前,导师应向考试委员会报告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和科研任务。考试委员会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拟定考试题目。考试完毕,考试委员会应就本次考试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考生对这些领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评语,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须经过表决,得到考试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不含三分之二)委员同意方为合格。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及格者的处理办法是:由导师提出转读硕士学位或予以退学的建议,研究生部主管领导研究同意,报××所主管领导审批。 八、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学生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及程序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XX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研究生答辩前应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如下: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掌握×(此处写具体学科专业)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探索性基础研究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位论文研究取得完整性或阶段性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1)在×(此处写具体学科专业)学科经本所学位评定委员认定的、被国际检索(如:SCI/EI…)刊物收录的学术期刊(期刊目录见附件)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篇(此处写具体篇数)研究论文(含已接收);(2)在×(此处写具体学科专业)学科经本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国际一流期刊(期刊目录见附件)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篇(此处写具体篇数)研究论文(含已接收)。 九、附则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所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自××××年×月(此处填写具体年月)起执行。